口述歷史訪談

訪談 1 ~ 5
訪談 6 ~ 10
訪談 11 ~ 15
訪談 16 ~ 20
訪談 21 ~ 25

11. 萬籟寂神父

萬籟寂神父簡述區鴻慈神父、陸之樂神父以及其他神父以荃灣為中心,到其他村落如荃灣、元朗探訪教友。區鴻慈神父由於路途遠,以電單車代步探望教友。萬籟寂神父指出外籍神父多會喜歡用探訪方式接觸教友,因為比較可以了解到教友所需,雖然他們是「西人」,但因多數個別去探訪,故教友較容易接受陌生人傾談,他認為都是作為一個本堂神父應該做的,因為從探訪方式,神父對社區的了解會更深入。

12 楊錦泉先生

公教童軍領袖楊錦泉,對西貢的熱愛,始於他在慈幼會屬校香港鄧鏡波書院參與童軍活動,雖然讀大學時坐船考察過海蝕洞,也攀過西貢區的天然景觀,但昔日並未留意到西貢的小聖堂。後來他當上童軍領袖,並於1980年代起服務公教童軍協會,假日帶領童軍到西貢的白沙澳等地,義務清理和維修已荒廢的聖母無玷之心小堂,活化小堂供童軍使用。後來他為公教童軍協會撰寫的《白沙澳:歷史、文化與信仰的傳承》小冊子,便記下聖母無玷之心小堂的歷史。

13. 陳潤蓮女士

陳潤蓮女士跟過范慕琦神父(西貢服務年期:1949-1954;1961-1964)到北潭涌、窩美、大浪、西灣、黃毛應等聖堂探訪。當時的聖堂都有教友參加彌撒的嗎?只有部分村民去了外國。她記得因為神父分不了身,不可能一星期一次開彌撒。當時,只有窩美仍可以一星期一次。神父多數是暑假、或瞻禮會叫一班小朋友同去。某次三號風球時與范神父去西灣,去到北潭涌要過河,小朋友過河時墮進水中,個個弄濕了衣物。而范賫亮神父(西貢服務年期 1966-1974)有一次去西灣,小朋友同神父玩拔河,條繩忽然斷了,神父冷不防跌落地,跌斷了手……

14. 黃香先生

黃香是氹笏的原居民,他唱的客家山歌在西貢經常引來很多客家人欣賞,又與一位來自鉄鉗坑的客家女士來對唱歌謠,一同到各個社區表演。黃香憶述兒時在黃宜洲上學,因為當時還未有車路,是要從大網仔碼頭坐船去,到了放學後又因為已經天黑,故要摸黑上山才回到家,現在想起也覺得很有趣;他在廿二歲時飄洋到英國謀生,記得是坐法國郵船先到達英國維多利亞,然後有朋友在那裡接送,之後便在朋友的餐館一直工作,他學會了英文後更受到僱主賞識,為事業奠下基礎。

15. 陳瑞英女士

陳瑞英女士是西貢的資深教友,她曾服務過范慕琦神父(1949-1954;1961-1964)。當時他和江神父(江志堅神父1953-1961;1974-1975)在西貢服務。應是大概1953至54年左右。江神父較少去探訪,但范神父則經常去。范神父經常穿黑色的神父袍,當小堂有瞻禮時,他常帶著一群小朋友去。陳瑞英跟他最近去窩美,跟著去黃毛應,最多去北潭涌,但去西灣是較大時才去,因為要坐船。她也有一些住在西貢的西灣教友,會買一些東西及擔著去參加瞻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