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踏先賢路 永續傳教心
教區「古道行」工作小組 Diocesan Working Committee for “Following Thy Way”,為天主教香港教區屬下的一個工作小組。
教區「古道行」工作小組主要負責
- 復修、保育及管理西貢的天主教小堂;
- 整理、研究及出版教會早期在該地區的傳教歷史;
- 活化、推動及發揮這些小堂在靈修、朝聖、文化及福傳方面的潛在功能。
計劃介紹
西貢半島不單景色優美,水清沙幼,是香港人熟識的郊遊熱點,向有「香港後花園」的美譽。同時,半島亦留下不少米蘭外方傳教會的足印,他們曾在十多個傳教點建立了小堂。時至今日,由於教友人口遷徙,這些小堂部份已失修。教區現有意復修及活化這些小堂,連成一條本地的朝聖路,推動教友「再踏先賢路,重拾傳教心」,使每一位教友都能成為傳教士。
修復理念
這些富有歷史的天誰教小堂,是當年外來傳教士建立的心血,默默藏著曾播下的信仰種子,陪伴了西貢村民的信仰成長,有著豐富的信仰生活見證。它們位於西貢的大自然的美景中,提供了天人合一的美好環境。它們部份位於麥理浩徑旁邊,為現在的遠足路線增添了一層意義: 心靈的朝聖之路。正所謂「地靈人傑」,這些地方將為現在的香港人提供心靈休息的空間,延續當年傳教士的福傳心火。
建築保育活化計劃
首階段進行文物保育的歷史小堂為以下4間:
- 大浪的聖母無原罪小堂 (3級古蹟評級)
- 赤徑的聖家小堂 (2級古蹟評級)
- 深涌的三王來朝小堂 (尚未有古蹟評級)
- 西灣的海星小堂 (尚未有古蹟評級) — 即將完成
初步考察了這些小堂,由於日久失修,不難發現它們已經歷了不同程度的破壞。我們於各小堂進行以下工作:
- 建築安全檢查。由建築師和結構工程師檢查建築是否有即時危險。如果有的話,我們需要議定臨時結構加固補救方案和執行有關工程。有需要的話,我們可以議定不可進入的保護範圍。一方面,這樣可以保證遊人的安全。另一方面,這樣可以保護建築文物不受破壞。這檢查也可以包括糧船灣的龍船灣小堂。
- 建築現況記錄。我們需要多名義工去拍攝聖堂現況、航拍聖堂屋頂和周邊整體狀況。這些記錄對於將來的出版、歷史研究、建築價值研究等等十分重要。這紀錄也可以包括糧船灣的龍船灣小堂和其他有需要拍攝的聖堂。
- 建築小型維修和清潔。在確認建築物的安全和可進入範圍後,這項工作就可以立即進行。我們需要多名義工為建築物和周邊範圍除草、移除廢物、移清潔落下的屋瓦等等。如有需要,我們也可以作簡單的指示牌,讓遊人知道小堂的位置和開放時間。除草 清潔落下的屋瓦 結構加固 換屋瓦和加固修補牆壁 油牆
我們在赤徑的聖家小堂進行全面的保育和維修,作為試點。因為聖家小堂建築的狀況較好,比較容易處理。
- 聖家小堂 – 建築物保育建議方案 (Conservation Management Plan,簡稱 CMP)。這份文件對於文物保育是非常重要的。這文件讓我們詳細的了解聖家小堂的地盤情況、釐清業權資料、記錄現存古蹟面貌、研究建築歷史價值和建議可行的保育方案等等。估計需時大約1個月。
- 聖家小堂 – 維修資助計劃。我們將申請政府發展局的維修資助計劃,每次申請的資助上限為二百萬。在這個階段,我們會聘用文物保育顧問團隊和承建商去執行這項工作。根據過去其他類似的經驗,視乎工程難度,整個過程需時半年到幾年不等。由於西貢的歷史小堂位於較偏遠的位置,甚至可能需要用船來運輸材料,估計所需要的工程時間會比一般的較長。
然而,由於建議的工程項目所需款項超越申請的資助些限,我們仍在與發展局及工程公司商討中。期望盡快有成果。
我們是誰
主席 Chairperson:
蔡惠民神父 Rev Peter CHOY
副主席 Vice Chairperson:
梁憬慧先生 Mr LEUNG King-wai
委員 Members:
林社鈴執事 Rev Deacon Faustus LAM Sair-ling
陳子良先生 Mr Nicholas CHAN
朱益宜教授 Prof Cindy CHU
覃漢新先生 Mr CHUM Hon-sun
何誠謙先生 Mr Joseph Junior HO
龔廣培先生 Mr Joseph KUNG Kwong-pui
林雪碧博士 Dr LAM Suet-pik
羅守輝先生 Mr Francis LAW
梁秀梅女士 Ms Annie LEUNG Sau-mui
莫靜儀小姐 Ms MOK Ching-yee
拿督湯子亮博士 Dato Dr Luis TONG Chi-leung
黃義天先生 Mr Paul WONG Yee-tin
黃元斌先生 Mr WONG Yuen-pan
楊錦泉先生 Mr Anthony YEUNG Kam-chu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