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角618上海街展覽

我們於2021年4月16 – 26日,於旺角618上海街舉辦深涌Haven巡迴展覽第三站。

我們於展覽期間的周末設置了顏色筆及文具,吸引了不少朋友製作及設計獨特的三王來朝小堂紙模型,同時我們也收到了不少有關深涌的鄉郊保育和活化三王來朝小堂的意見。

如有其他意見,歡迎於以下表格告訴我們:

https://forms.gle/RFvbBKBVvMsi8Yhm6

 

義工考察團

我們在2021年4月18日星期天舉辦了深涌Haven義工的首次考察團,為未來的考察及導賞活動進行測試。

特別鳴謝明愛陳震夏郊野學園為深涌Haven制定了內容豐富的考察小冊子,同時擔任義工考察團的導賞,為義工們介紹深涌這個美麗的地方。

感謝各位參加活動的義工們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意見!

也感謝天父賜給我們美好的一日,使活動可以順利舉行。

展覽開幕典禮 暨 歷史專題講座

我們於2021年3月20 – 23日,假灣仔茂蘿街7號舉辦「深涌Haven:大自然、生態與人的皈依」首站巡迴展覽,並於20日(星期六)當日舉行展覽開幕禮暨專題講座。展覽以圖片、展品及故事向大眾介紹深涌的歷史、文化及生態特色,期望藉著展覽引發大眾對深涌的認識和推廣鄉郊保育,並嘗試結連深涌村民及與深涌有淵源的人士,同時推廣鄉郊保育。巡迴展覽內容圍繞著深涌,分別介紹了深涌及西貢傳教歷史、深涌村的地理及文化和生態,以繪圖、不同年代的照片和文物展現出深涌獨特的一面。巡迴展覽的第二站亦於3月24-31日,假灣仔集成中心UG層A-Link展廊舉行。

展覽的開幕禮暨專題講座於3月20日舉行,出席嘉賓包括:西貢北約深涌村長李俊輝先生、環境保護署鄉郊保育辦公室總監鄧文彬教授,BBS、教區「古道行」工作小組主席蔡惠民神父、副主席兼「深涌Haven」項目督導小組主席梁憬慧先生、委員兼督導小組成員阮志偉博士林社鈴執事楊錦泉先生,以及負責進行活化三王來朝小堂可行性研究的顧問代表:香港中文大學環境政策與資源管理研究中心李慧瑩博士和創智建築師有限公司林中偉先生。 

專題講座由「古道行」工作小組委員阮志偉博士主講,講題是《揭示深涌與三王來朝小堂的歷史意義》,從歷史角度探討深涌未來保育的方向。阮博士根據官方及地方文獻,輔以口述歷史,分析天主教在西貢半島西岸的深涌村植根,並建立三王來朝小堂及公民學校的原因,藉此了解教會在鄉村的發展與地方組織的關係。

講座重溫:https://www.facebook.com/followingthyway/videos/147733640478119

古道行項目獲環保署撥款 深涌Haven: 大自然、生態與人的皈依

教區2018年成立古道行工作小組,致力復修、保育及管理西貢區空置的天主教小堂,剛於8 月底,小組獲環境保護署「鄉郊保育資助計劃」批出二百萬港元,用作研究深涌已荒廢的三王來朝小堂(包括舊聖堂和公民學校),作為修復深涌的大自然、生態環境和人的關係的學習及研究中心,讓人達至身心靈的皈依和諧,更吸引昔日村民回歸,並推廣深涌文化和歷史。

發展深涌研究中心

有份參與上述項目的古道行工作小組委員楊錦泉9月5日對本報說,計劃名為「深涌Haven: 大自然、生態與人的皈依」,目前獲批撥款供進行可行性研究之用,其中深涌三王來朝小堂停用多年,建築物有倒塌的危險,日後需要大規模復修。

另外,位於小堂旁的公民學校,計劃日後發展為大自然教室,介紹深涌的淡水生態,而鄰近已棄置的耕地則可研究生物多樣性,並從歷史方面去了解傳教士與村民的互動,例如幫助農民建水閘灌溉農田。

楊錦泉認為,復修西貢小堂,讓遊人認識昔日村落的發展,回應了教宗方濟各訂定的「受造界時期」,提醒人們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之處。

他說,活化舊聖堂與村落,需要從環境、經濟及社會方面的配合,也要善用科技去保育環境,以活化地區的發展。從復修西貢小堂,更能了解前人配合大自然的經驗,例如聖堂位置多以「東西走向」的建築設計,日出和日落時都能善用陽光,讓光線進入教堂等。他期望,深涌的發展可打造成另一個鹽田梓村,「西貢鹽田梓村近年的發展, 活化了這條天主教村落:復耕鹽田,也設有大自然靈修。期望深涌的計劃,日後能讓大眾從環境、歷史、教會與靈修等角度去認識深涌這座聖堂」。

全文可參閱

西灣海星彌撒中心—復修聖堂動土祝福禮

2020年5月23日 進教之佑慶日

教區「古道行」工作小組於2020年5月23日為西灣海星彌撒中心舉行了復修聖堂動土祝福禮。是次禮儀由教區「古道行」工作小組主席蔡惠民神父主禮,林社鈴執事襄禮,嘉賓包括有贊助商代表湯振邦先生、湯振傑先生、工程代表葉樹堅先生及西灣村村長黎恩先生。在儀式開始之前,「古道行」同工講述西灣海星彌撒中心歷史發展及復修的理念。
動土禮標誌著「古道行」保育舊聖堂的工作邁向新階段。我們期望一年後,西灣海星彌撒中心能完成復修,並得以活化,為傳教事業開啟新的一頁。進教之佑,海星聖母請為我們祈求!

香港中國旅遊出版社—麥徑同行四十載

教區「古道行」工作小組成員接受了香港中國旅遊出版社的訪問,並一同探訪在麥理浩徑一及二段上的小堂,以下是報導內容。

詳情可參閱478期的《中國旅遊》雜誌。

***************

《中國旅遊》雜誌478期(免費開放閱讀)

www.hkctp.com.hk/C478coverstory

「古道行」西貢天主教會及小堂歷史研究計劃發佈會暨系列講座
(活動日期: 2019年5月26日)

活動假西貢崇真天主教學校舉行,啟動小組研究西貢天主教傳教史的計劃。當日由蔡神父主持啟動禮,活動除了啟動儀式外,歷史研究工作小組組長阮志偉介紹了獲「衞奕信勳爵文物信託」資助的歷史研究計劃,並邀請了大埔聖母無玷之心堂牧民議會會長黃義天先生主講,題為「天主的理民府:林柏棟神父在西貢的傳教軼事」,回顧宗座外方傳教會已故林柏棟神父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西貢的傳教事蹟,並展示林神父用過的物品及拍攝的照片等,以反映當時他在鄕郊及漁民社區對青年及漁民的關懷。

古道行徒步朝聖之與蔡神同行
(活動日期: 2018年10月1日)

十月初春之際, 天氣仍然炎熱。西貢山路上, 滿目皆是颱風帶來的破壞。
儘管環境和天氣也不是戶外活動的最佳良機, 但不阻近五十古道行者應邀與蔡神同行, 以徒步朝聖的方式重蹈昔日傳教士建立的兩間西貢小堂, 身體力行去修整進入上天之門的通道。

***************

十月一日早上, 大概五十名參加者齊集於西貢北潭凹, 簡介和合照後, 隨即起行往赤徑的聖家小堂。

受颱風影響, 進入小堂的通道被倒下的大樹阻塞了, 於小堂入口的門牌也被毀了。眾人在簡陋的小堂內認識小堂及古道行的計劃後, 分成小組清理小堂外的雜草和斷枝, 更合力移走阻礙入口的塌樹, 使小堂的面貌得以重現。

之後, 大隊再往大浪的聖母無原罪小堂進發。 休息過後, 眾人初步認識小堂及祈禱, 再徒步回赤徑後解散。

路途縱非平坦, 但大家都堅持走完了這天的朝聖旅途。寄願在古道行的旅途上, 眾人也感受到昔日傳教士的心志, 願意用行動來傳承這份傳教精神, 在生活中展現教會的真面貌。

四天徒步之旅,四天逾越之旅

古道行在2018年的復活節公眾假期期間,舉行了四天三夜的(隆重)逾越節三日慶典。二千多年前,主耶穌受難死亡復活的事件,奠定了今天我們基督徒的救恩。今天,也許我們都像厄瑪烏路上的門徒,失望沮喪,總在尋覓安慰。今天,在昔日傳教士走過的路上,那一點點曾經散落在路上的愛情,再次凝聚一起。今天,我們就來撿起這些愛情的種籽,安慰我們並再次裁種到他人心中。

3月29日 聖周四

的晚餐 約三十名教友參與這次活動,他們於晚上八時於聖母七苦小堂集合,並互相洗腳。講道中,蔡惠民神父提醒各位不是為了好奇而來,我們活動的目的在於重建,不但復修西貢的舊教堂,更要讓人、讓教會重新建立與天主之間的聯繫。

3月30日 聖周五

苦難禮儀 約六十名教友參與這次活動,他們大部分於上午於黃石碼頭集,並以拜苦路的型式前住赤徑的聖家小堂進行苦路禮儀。

3月31日 聖周六

光的慶典大隊今早由黃石碼頭再出發,前往白沙澳的聖母無帖之心小堂,到了小堂休整後,蔡惠民神父聖堂進行了講座,然後便分組為光的慶典作準備,有些清除雜草、有些預備晚餐、有些整理燭光禮的地方、有些處理小堂內部擺設,通力合作。最後,共有三十人參加了光的慶典,氣氛熱列。完結後,眾人於外的草坪小堂燒烤,慶祝耶穌的復活。

4月1日 復活主日

大隊於小堂休整後,在小堂舉行了復活主日彌撒,約有三十人參加。在彌撒中,各人分享了對這次活動的感受,氣氛非常融洽。大合照後,大家高高興興的離去!

雖說高高興興離開,但有一班興致高昂的教友由白沙澳前往深涌的三王來朝小堂,一來滿足行山樂趣,二來會合工程師,探索復修之路。完成後,大隊經容樹澳步行回水浪窩解散。

180128 古道起行(深涌+白沙奧)

古道行在成立的初期,每相隔一段時間,就會相約一班教友,到各小堂視察情況。尤其颱風之後。這次到訪的是深涌三王來朝小堂和白沙奧聖母無玷之心小堂。當日有大概30餘人參加。大家幫忙除草,扔掉雜物。看到三王來朝小堂的破爛,無不心感惋息。因此當日成立了古道復修者。正義聯盟將有一天使聖堂重見光明。

170430 集思會

教會人士聖心堂舉行集思會 探討復修西貢空置小堂構思

西貢半島不單景色優美,水清沙幼,是香港人熟識的郊遊熱點,向有「香港後花園」的美譽。同時,半島亦留下不少米蘭外方傳教會的足印,他們曾在十多個傳教點建立了小堂。時至今日,由於教友人口遷徙,這些小堂大部份已空置或失修。教區現有意復修及活化這些小堂,連成一條本地的朝聖路,推動教友「再踏先賢路,重拾傳教心」。集思會希望藉此聚會,聽取多些人的意見,期望將這些荒地,活化成甘泉。

當日集思會內容:

  1. 祈禱及簡介計劃 湯漢樞機、蔡惠民神父

  2. 西貢小堂的傳教工作及歷史 田英傑神父(米蘭外方傳教會會士) 林雪碧博士(浸會大學歷史系博士)

  3. 現況及復修 李偉光先生(黄大仙聖雲先小堂,東九龍117公教童軍旅) 張俊堅先生(古蹟保育建築師)

  4. 活化及青年牧民工作 莫靜儀小姐(教區青委執行祕書)

  5. 參與者集思交流

蔡惠民神父認為活化後的西貢小聖堂同時可讓非教徒探訪,成為福傳之路。 教區青年牧民委會執行秘書莫靜儀則相信青年的參與能加添當地的生命力,活化當地聖堂。然而,除了進行工程外,也可讓義工在安全情況下參與除草等清理工作,讓當地發展成為祈禱丶靈修或露營場所。這是古蹟保育建築師張俊堅希望。

當天也收集了很多意見,作為今天古道行的參考。望全能的天主降福我們和這些聖堂,重整一條屬於香港的朝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