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伯多祿小堂 St. Peter’s Chapel

19世紀末,天主教傳教士或徒步、或乘小艇在西貢一帶的村落巡迴傳教,蛋家灣是其中一處。

早於1865年,和神父(Fr Simeone Volonteri)與柯神父(Fr Gaetano Origo)已在西貢各村落傳教,途經蛋家灣,自此蛋家灣就刻在傳教士心中。1873年,第一所聖伯多祿小堂建成,小堂的位置並非今天的所在地,但確實地點,已無從稽考。翌年9月,強烈颱風吹襲香港,是為甲戌風災,對香港造成嚴重的人命及財產損失;西貢,包括聖伯多祿小堂也無法倖免。其後高主教牧訪蛋家灣,視察災情,並指示覓地重建小堂。1880年,第二座聖伯多祿小堂終於建成,地點大約在崇明學校附近。至1908年,教會與政府簽署換地契約,小堂原址土地交還政府,小堂則遷至崇明學校右方海灣山腰上,面向清淨的海灘;就是今天小堂的所在地,也是自1873年以來,第三座的聖伯多祿小堂。

中日戰爭期間,蛋家灣村民遷出以避戰禍。戰後,村民回到蛋家灣重建家園。而小堂並沒有受到很大的破壞。村民遂請求天主教傳教士回歸傳教,隨後教會出資重修小堂,神父定期到訪並舉行聖祭禮儀,又派修女協助管理學校及教授要理。至60年代後期,村民陸續移居外地,村民人數減少,小堂也遂漸荒廢。1990年溫以政神父奉胡振中主教之命,將小堂改成營地,供公教信徒使用。1997年5月基督教信義會芬蘭差會租借小堂作為戒毒中心。至2019年7月1日交還予天主教香港教區。2020年,教區「古道行」工作小組展開修葺工程,並於2021年3月 31日完工。今天,聖伯多祿小堂將再一次成為基督信仰及蛋加灣歷史文化的載具。也許,小堂未必每個主日舉行彌撒;然而,傳教士的精神卻永存當中。

教區「古道行」工作小組現正研究此小堂的延伸用途。如有建議,歡迎告訴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