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第一批西貢教友領洗的神父

柯神父 (Rev. ORIGO, Gaetano, 1835-1868)

柯神父於1835年出生於意大利米蘭。1858年加入意大利米蘭外方傳教會後,於1861年來到香港。

他在1864年來到大埔汀角加入和神父的傳教工作。1865年他來到西貢,成為第一位在西貢定居的傳教士。他的到步受到了西貢墟長老的歡迎,獲贈一幅天后廟旁的土地供他建立了西貢墟第一間天主堂。1866年3月,柯神父為西貢第一批共19人的教徒施洗。後來柯神父移居淡水,但卻因患上肺結核而於1868年早逝,終年33歲。

圖:雖然第一所西貢天主堂的模樣和確實位置已無從稽考,但按文獻記載,天主堂的舊址應位於今天西貢墟天后廟附近。

圖:和神父走遍了鄉郊村落,花了四年時間完成的《新安縣全圖》。地圖中的中文地名相信是梁子馨神父的筆跡。

走遍鄉郊繪畫地圖的神父

和神父(即安西滿主教)(Rev. VOLONTERI, Simeone, 1831-1904)

和神父於1831年出生於意大利米蘭。他在1955年加入意大利米蘭外方傳教會後,於1860年抵港。

抵港後他先後在汀角、鹽田梓、赤徑、大浪等地傳教。他與梁子馨神父一邊傳教一邊遊走整個新安縣,花費四年時間,在1866年出版了《新安縣全圖》。這幅地圖以中英雙語記載了當時的村落地名、墟市及天主教堂的分佈情形,並且是新安縣第一張實際測量得出的現代地圖,得到早年港英政府的讚譽及廣泛採用,更有助現代歷史學家了解十九世紀中期新安縣的發展概況。

1869年和神父被派往河南傳教並在1874年成為當地主教,1904年於當地去世,享壽七十三歲。

延伸閱讀:〈【博物旅行文學鉤沉】走遍全港鄉野第一人〉《橙新聞》

多次牧訪鄉郊村落的主教

高主教 (Bp. RAIMONDI, Giovanni Timoleone, 1827-1894)

高主教出生於意大利米蘭,他加入了米蘭外方傳教會後,曾前往大洋洲傳教,及後於1858年來到香港。

高主教在位期間致力於發展教務、公教教育,亦籌建位於堅道的「聖母無原罪總堂」(即今日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高主教也先在1870年代多次牧訪西貢鄉村,比如1874年香港經歷了甲戌風災,西貢更是重災地之一,翌年他從意大利回港後,便立即來到西貢探訪村落,包括鹽田梓、黃泥洲(今黃宜洲)、赤徑、大浪、蛋家灣,又乘坐「海星號」(Stella Maris)傳教船到訪災後的深涌。1879年高主教再次牧訪西貢,一如既往,西貢村民都以樂隊和爆竹熱烈歡迎主教到訪。這回的牧訪他到了黃泥洲、赤徑、大浪、深涌和十四鄉的輋下。

圖:聖福若瑟位於鹽田梓的故居。(圖片來源:鹽光保育中心)

香港的傳教聖人

聖福若瑟 (St. Josef Freinademetz, 1852-1908)

聖福若瑟出生於奧地利帝國(今意大利範圍),年輕的他已晉鐸成為神父,在27歲時加入聖言會,來到中國傳教。福若瑟先來到香港的基地,在西貢學習客家話和中國文化,在短短1879-1881一年半間服務西貢村落一帶的教友。鹽田梓和北潭涌都是他經常探訪的村落,而在他鹽田梓的故居現擺放了他的石像,以紀念聖福若瑟。

離開香港的傳教基地以後,福若瑟被派到中國山東傳教。他融入中國文化,總是穿着中式的長袍馬褂,留着辮子,到鲁南的鄉郊傳教,歸化了許多中國信徒。福若瑟於2003年封聖,成第一位曾在香港服務的聖人。

提倡天主教童軍的神父

丁味略神父 (Rev. TERUZZI, Emilio, 1887-1942)

丁神父於1887年出生於意大利米蘭,他在1910年加入宗座外方傳教會,1912年晉鐸後於同年前往香港工作。剛到步香港便被派往西貢學習語言及適應當地習俗。他為西貢村民服務15年,與村民建立了密切的關係。他後來被派往出任教區不同的崗位,但仍然掛念西貢的村民,同時也提倡天主教教童軍活動,喜歡與童軍一起到鄉郊遠足露營。

在西貢淪陷之時,丁神父自動請纓回到西貢,接替不幸過身的郭神父的工作。他意識到戰時的危機四伏,但仍堅持探訪西貢各村落。不幸地在1942年11月26日,他在企嶺下大洞探訪教友時被身份不明的武裝分子擄殺,屍體最終在深涌附近的淺灘被發現並埋葬,終年55歲。

廷伸閱讀:田英傑 :〈丁味略神父在香港的傳教使命與貢獻〉(阮志偉編譯)

圖:丁神父在深涌附近被埋葬的位置,相片中間的是百理達神父 (Rev. BERETTA, Enrico)。(圖片來源:Hong Kong missione e martirio – la storia di padre Emilio Teruzzi ucciso a Sai Kung nel 1942)

戰爭期間不幸遇害的神父

黃子謙神父(1894-1942,左圖)
郭景芸神父(1911-1942,右圖)

二戰期間在西貢殉道的神父還有兩位華人神父:郭景芸神父和黃子謙神父。郭景芸神父出生於廣東,
是當時西貢聖心堂署理主任司鐸,在香港淪陷期間在西貢與七、八名人士一同被擄殺,終年只有31歲。黃子謙神父出生於香港,二戰時任職大浪堂區的主管,並在郭神父遇害後短暫兼管西貢堂區的事務,直到丁味略神父的到來。在丁味略神父也遇害後不久,黃神父也於11月下旬的一個黃昏在大浪附近山頭遇害。

愛做麵包的神父

范賚亮神父 (Rev. FRACCARO, Valeriano, 1913-1974)

范神父出生於意大利特雷維索,長大後加入宗座外方傳教會,在他24歲升為神父後被派往中國陝西省傳教。1952年范神父被國內驅逐出境,於是他便來到香港傳教,先後在香港仔、沙田、青山服務,並在1966年來到西貢。

范神父出任西貢堂區的主管和崇真學校的校監,他身形矮胖,臉上掛著和藹可親的笑容,為人親切,深受西貢村民的歡迎。此外,范神父的家人在意大利經營烘焙生意,因此他也在崇真學校附郊設置了一個地方專門烘焙麵包,每天將新鮮出爐的麵包送給村民。許多村民今天憶起范神父,總是回味着他親手做的麵包。然而在1974年某個晚上,范神父於聖堂宿舍的浴室遇害,被發現時全身赤裸倒臥在血泊之中,身上多處傷痕,兇手至今未明。

圖:范賚亮神父(後排正中)與(林柏棟神父後排右一)探訪西貢沙咀村的孩子。

圖:位於西貢對面海的聖伯多祿村,建於1964年,為不少漁民提供了安穩的陸上居所。聖伯多祿在跟隨耶穌以前原是一名漁夫,相信村落因此而命名。

爭取社會公義的神父

林柏棟神父 (Rev. Adelio Lambertoni, 1939-2006)

林柏棟神父在米蘭出生,加入了宗座外方傳教會,26歲便來到了香港的西貢傳教。西貢的偏僻鄉郊有數條教友村落,林神父愛騎着電單車上山下鄉探望村民,也沒有忘記飄泊在海上的漁艇戶。他走到岸邊跟漁民吃飯聊天,體恤到漁民生活艱困,在船上活動空間小,在社會地位上又遭受歧視。於是,林神父便組織在岸上建立漁民村,為漁民的醫療、教育福祉服務。

後來他回到了意大利,再於1978年重返香港。回到香港後,他仍積極關心社會議題,多次為社會問題發聲,特別為低下階層爭取公義。

廷伸閱讀:〈行公義的先鋒 意大利「飛仔神父」助漁民建村、瞓街爭木屋戶權益〉《香港01》

活化小堂作營地的神父

溫以政神父 (1930-)

溫神父生於廣東揭西縣。他來到了香港入讀修院,並於1960年晉鐸成為神父。他曾被派往馬來西亞服務當地華人,後來回港於長沙灣基督王君堂服務。

1977年起溫神父調任到大埔聖母無玷之心堂,服務至1997年。大埔堂區負責管理大埔區內的鄉郊小堂,包括深涌、大浪、赤徑、蛋家灣和東平洲,這些鄉郊小堂當年大多已停用。溫神父受胡振中樞機所託,成立「營地小組」,與青年修葺小堂,也把小堂活化成營地,以免它們荒廢而被政府收回。雖然東平洲小堂最後被收回,其餘的四所鄉郊小堂至今仍保存,亦曾用作教友退省營地。

在大埔地區服務了二十年載,溫神父於1997年調往九龍灣聖若瑟堂,直到2017年退休。

延伸閱讀: https://kkp.org.hk/node/21898

圖:溫神父在深涌小堂外的留影。深涌天主堂在八、九十年代一度活化成為青年營地。

參考資料及廷伸閱讀:
天主教香港教區檔案處:〈已故聖職人員〉
阮志偉:《先賢之路–西貢天主教傳教史》

(香港: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