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古道行 Following thy way Logo 古道行 Following thy way Logo 古道行 Following thy way Logo
  • 主頁
  • 關於
    • 「古道行」計劃
    • 保育
    • 歷史
      • 赤徑 Chek Keng
      • 大浪 Tai Long
      • 西灣 Sai Wan
      • 深涌 Sham Chung
      • 北潭涌 Pak Tam Chung
      • 長莆村 Cheung Po Tsuen
      • 黃毛應 Wong Mo Ying
      • 白沙澳 Pak Sha O
      • 蛋家灣 Tan Ka Wan
    • 位置
    • 古道行博客
    • 鳴謝名單
  • 資助項目
    • 深涌 Haven:大自然、生態與人的皈依
      • 最新活動
      • 到訪深涌
      • 深涌日誌
      • 相片集
      • 昔日活動
      • 項目架構
      • 相關資料及報導
    • 大自然課室
      • 項目源起
      • 泥灘動物偵探社
      • 鳥語學入門
      • 枯葉堆尋寶
      • 龍坑科學實驗室
      • 大自然裝飾美學
      • 大自然軿湊
      • 陽光作畫
      • 「生物多樣性」展覽暨自然美藝體驗工作坊
      • 地圖
      • 相關報道
      • 相片集
    • 西貢天主教教堂及鄉村文化古道建設計劃
    • 西貢小堂歷史研究計劃
      • 研究計劃
        • 研究及編輯團隊
      • 小堂導賞
        • 西貢小堂文化遺產地位
      • 出版目錄
        • 電子書
      • 最新講座
      • 檔案回顧
        • 戰前教會
        • 聖堂發展
        • 先賢實錄
        • 鄉村變遷
        • 公教童軍
      • 口述歷史
        • 口述歷史訪談
        • 口述歷史訪談2
        • 口述歷史訪談3
        • 口述歷史訪談4
        • 口述歷史訪談5
      • 昔日活動
      • 古今風貌
      • 導賞計劃
  • 活動及報名
    • 最新活動及報名
    • 昔日活動
    • 古道領行員
    • 申請使用小堂
    • 宣傳單張
  • E-Garden
  • 聯絡我們
  • 繁體中文
  • 主頁
  • 關於
    • 「古道行」計劃
    • 保育
    • 歷史
      • 赤徑 Chek Keng
      • 大浪 Tai Long
      • 西灣 Sai Wan
      • 深涌 Sham Chung
      • 北潭涌 Pak Tam Chung
      • 長莆村 Cheung Po Tsuen
      • 黃毛應 Wong Mo Ying
      • 白沙澳 Pak Sha O
      • 蛋家灣 Tan Ka Wan
    • 位置
    • 古道行博客
    • 鳴謝名單
  • 資助項目
    • 深涌 Haven:大自然、生態與人的皈依
      • 最新活動
      • 到訪深涌
      • 深涌日誌
      • 相片集
      • 昔日活動
      • 項目架構
      • 相關資料及報導
    • 大自然課室
      • 項目源起
      • 泥灘動物偵探社
      • 鳥語學入門
      • 枯葉堆尋寶
      • 龍坑科學實驗室
      • 大自然裝飾美學
      • 大自然軿湊
      • 陽光作畫
      • 「生物多樣性」展覽暨自然美藝體驗工作坊
      • 地圖
      • 相關報道
      • 相片集
    • 西貢天主教教堂及鄉村文化古道建設計劃
    • 西貢小堂歷史研究計劃
      • 研究計劃
        • 研究及編輯團隊
      • 小堂導賞
        • 西貢小堂文化遺產地位
      • 出版目錄
        • 電子書
      • 最新講座
      • 檔案回顧
        • 戰前教會
        • 聖堂發展
        • 先賢實錄
        • 鄉村變遷
        • 公教童軍
      • 口述歷史
        • 口述歷史訪談
        • 口述歷史訪談2
        • 口述歷史訪談3
        • 口述歷史訪談4
        • 口述歷史訪談5
      • 昔日活動
      • 古今風貌
      • 導賞計劃
  • 活動及報名
    • 最新活動及報名
    • 昔日活動
    • 古道領行員
    • 申請使用小堂
    • 宣傳單張
  • E-Garden
  • 聯絡我們
  • 繁體中文
  • 主頁
  • 關於
    • 「古道行」計劃
    • 保育
    • 歷史
      • 赤徑 Chek Keng
      • 大浪 Tai Long
      • 西灣 Sai Wan
      • 深涌 Sham Chung
      • 北潭涌 Pak Tam Chung
      • 長莆村 Cheung Po Tsuen
      • 黃毛應 Wong Mo Ying
      • 白沙澳 Pak Sha O
      • 蛋家灣 Tan Ka Wan
    • 位置
    • 古道行博客
    • 鳴謝名單
  • 資助項目
    • 深涌 Haven:大自然、生態與人的皈依
      • 最新活動
      • 到訪深涌
      • 深涌日誌
      • 相片集
      • 昔日活動
      • 項目架構
      • 相關資料及報導
    • 大自然課室
      • 項目源起
      • 泥灘動物偵探社
      • 鳥語學入門
      • 枯葉堆尋寶
      • 龍坑科學實驗室
      • 大自然裝飾美學
      • 大自然軿湊
      • 陽光作畫
      • 「生物多樣性」展覽暨自然美藝體驗工作坊
      • 地圖
      • 相關報道
      • 相片集
    • 西貢天主教教堂及鄉村文化古道建設計劃
    • 西貢小堂歷史研究計劃
      • 研究計劃
        • 研究及編輯團隊
      • 小堂導賞
        • 西貢小堂文化遺產地位
      • 出版目錄
        • 電子書
      • 最新講座
      • 檔案回顧
        • 戰前教會
        • 聖堂發展
        • 先賢實錄
        • 鄉村變遷
        • 公教童軍
      • 口述歷史
        • 口述歷史訪談
        • 口述歷史訪談2
        • 口述歷史訪談3
        • 口述歷史訪談4
        • 口述歷史訪談5
      • 昔日活動
      • 古今風貌
      • 導賞計劃
  • 活動及報名
    • 最新活動及報名
    • 昔日活動
    • 古道領行員
    • 申請使用小堂
    • 宣傳單張
  • E-Garden
  • 聯絡我們
  • 繁體中文
Loading...

心靈之光

Home/未分類/心靈之光
loading...

  • View Larger Image

心靈之光

從「雅各伯之路」到「古道行」

從「雅各伯之路」到「古道行」

今年暑假,一如過去幾年,我再次選擇到西班牙走雅各伯之路。 雖然對這條路已經不再陌生,但這次行程仍帶給我一些新的體會,並令我進一步反思「古道行」這個計劃。 當初古道行的構思絕對是由雅各伯之路所引發的,希望藉著復修、保育香港教會早期在西貢半島建立的聖堂,推動更多人透過親身走上先賢的道路, 去感受他們對信仰的熱忱,繼而將這一份信仰活化,帶進自己的人生路上。

雅各伯之路已有一千多年的傳統,在上世紀沉寂了一段時間後,近年又慢慢引起關注,平均每年吸引二十多萬來自世界各地的背包客,徒步至聖地牙哥終點站。不過,他們當中,只有不到百份之二十是有信仰背景或懷著宗教目的去走這條路。因此,在教廷的鼓勵下,西班牙教會過去幾年一直努力完善這一條雅各伯之路。他們的努力,不是完善衣、食、住、行的配套,而是讓這古道由著名的徒步文化之旅,回復至真正的朝聖之旅;由純粹鍛鍊意志和體力的活動,回復至虛空心靈、聆聽天主的操練。

作為一位真正的朝聖者,沿途的聖堂建築、禮儀都是旅程的目標。如果每當經過聖堂時,都看見它們重門深鎖,實在是很令人洩氣的;如果大多數聖堂都是這樣,朝聖的氣氛自然大打折扣。今年我發現無論甚麼時候經過聖堂,即使是早上六時,它們大都是大門敞開,並且有人接待。另外,還有一間在星期六主日提前彌撒後,邀請所有的朝聖者留下晚餐。食物雖然簡單,但讓人強烈感到教會的門是打開的,自己是被歡迎的一位。不單是天主歡迎我,這條村莊、這個教區也歡迎我。我為自己能進入這團體而高興,也為這團體的付出而感動。

不過,路上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一間聖堂的佈置,它可能沒有足夠的人力資源提供導賞員,但它以祭台前的佈置告訴朝聖者:「歡迎到來」。一幅厄瑪烏路上的畫,一個朝聖路上的標誌,清楚展示出朝聖路的目的,再次提醒各朝聖者旅程的目標和意義。作為有信仰的朝聖者,這是一個簡單但清晰的標記,原來自己過去的日子好像在厄瑪烏的路上,不過,復活的基督卻一直與自己同行。這對一個在路途上短暫迷失的朝聖者來說,是很窩心的鼓勵和肯定。

旅程中讓我看到,雅各伯之路不單為朝聖者帶來不一樣的體會,它同樣為當地的居民帶來了不一樣的生活。其中一條村莊,由於朝聖的人多了,居民因此產生動力去修復村莊、修復聖堂,讓整條村莊得以重現,他們的文化傳統得以傳承下去。

我希望這些體會,亦能夠帶給將來走上「古道行」的人,無論他懷著甚麼目的出發,有信仰或沒有信仰,都能在路上,特別是在我們修復的教堂裡與基督相遇。

wdadmin2019-01-25T10:51:20+08:0018 9 月, 2018|未分類|

Related Posts

  • 星島日報採訪
    星島日報採訪
    Gallery

    星島日報採訪

  • 古道行 深涌 Haven 項目 展覽介紹傳教歷史.鄉郊保育
    古道行 深涌 Haven 項目 展覽介紹傳教歷史.鄉郊保育
    Gallery

    古道行 深涌 Haven 項目 展覽介紹傳教歷史.鄉郊保育

  • 【感恩與期待 – J. Leung】2021/03/10
    【感恩與期待 – J. Leung】2021/03/10
    Gallery

    【感恩與期待 – J. Leung】2021/03/10

  • 記講座點滴
    記講座點滴
    Gallery

    記講座點滴


本小組透過對外募捐,活動使用者的自由奉獻,以及向政府部門或基金申請資助等途徑,務求達到收支平衡的目標。

支持 / 資助我們

聯絡我們

  • 堅道十六號天主教教區中心12樓
  • 6126 5573
  • [email protected]

資訊

  • 免責聲明
  • 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 鳴謝名單
  • 申請使用小堂

訂閱通訊

訂閱我們的通訊
COPYRIGHT 2018 - 2023. Diocesan Working Committee for “Following Thy Way” | All Rights Reserved
FacebookInstagramEmail
Page load link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