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和深涌村長談起客家婦女穿著的黑色大襟衫,他馬上從手機找出一幅照片,說是用這種長相肖似芋頭,名叫薯莨的植物塊莖來染製布料,並且說可以在村屋後山找到它。

薯莨是多年生纏繞藤本植物,圓柱形的莖桿光滑無毛,非常堅韌,基部長有棘刺,常攀附在喬木或灌木叢中。 薯莨塊莖肥大,聚生於地面,含豐富單寧酸及膠質,由於肉質呈棕紅或紫紅,可以打碎煮汁來染棉布、絲綢、甚至魚網,它的膠質還可以加強纖維的韌性;用薯莨汁染成的黑綢布稱為薯莨綢,簡稱莨綢。 薯莨也可作為釀酒的原料;入藥能活血、補血、治跌打損傷等症。

還記得祖母在生時珍藏著幾套黑色絲綢衣服,只在隆重日子穿著,是用莨綢縫製,這是上世紀四、五十年代流行於嶺南的獨特的布料,具有涼爽宜人、易洗快乾、顏色耐髒、薄且輕、柔軟而不易折皺的特點。

生產莨綢的過程大部份是靠人手,白坯綢經過反覆在薯莨汁中泡染及在陽光下暴曬,變成黃褐色,最後由工人用河泥均勻地塗掃在綢的一面,在化學作用下,綢的表面變成黑色,再經沖洗曬乾後,便是表面黑底面黃褐色的莨綢了。 順德生產的優質莨綢取名香雲紗,是著名品牌,屬於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