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灣 海星彌撒中心 Sai Wan Star of the Sea Mass Centre

西灣,即大浪西灣,位處西貢半島東南面,背靠螺地墩,面向大海,風景絕佳,為香港著名的露營遠足地點。

西灣分為上下兩村,建村時代可上溯至明朝,村民以黎姓為主,多以捕魚為生,抗日戰爭前亦有製炭業,然而隨著火水、石油氣等燃料普及,柴炭業式微,唯炭窰遺址至今仍在。大戰時村民為逃避戰禍而外遷,以致全村廢棄,直至抗戰勝利後才重建家園。

西灣村民有感教育之重要,遂於戰後洽商當時主理西貢教務的文明德神父 (Giorgio Caruso, PIME, 1908-2004) 於村內設立義學,教授語文及其他學科,亦有修女前去講授教理。村民陸續接受洗禮,至全村無一例外。1949年,恩理覺主教(Enrico Valtorta, PIME, 1883-1951) 親赴西灣為村民舉行入門聖事,領洗者即有三十餘人。

由於西灣教友漸多,1953年,教會於西灣下村覓得一地建立聖堂。聖堂為一座平房式建築,面積不大,分為兩部分,一為聖堂,一為學校。聖堂及學校皆取名為海星,以表達村民仰賴海星聖母帶來真光,為之希望與嚮導,猶如星光照耀黑夜大海,引領航行者。海星小堂歸屬西貢聖心堂區管理至今。1990年小堂易名為海星彌撒中心。

1962年颱風溫黛襲港,香港災情嚴重,西灣村民損失甚鉅,海星小堂亦遭毀壞。幾經艱辛,小堂終於1963年完成重修,小堂正門上方十字架下刻有「1963」字樣以資紀念,以致部份人士誤以為小堂始建於1963年。

西灣對外交通不便,村民生活艱苦,雖在太平盛世,勞碌所得亦僅足糊口。1960年代,香港政府修築萬宜水庫,大大改變西貢一帶的水道環境,影響當地村民的生計。適逢其時英國政府修改國籍法,刺激新界人士大量移民當地,西灣的男性村民亦紛紛外出謀生,只剩下少數女性村民留守,終至村落逐漸荒廢,而海星小堂亦隨之停止服務。

西灣海星彌撒中心重啟

西灣海星彌撒中心於2021 年復修完成,並於同年9 月12 日舉行祝福禮。當日活動由早上8 時半開始,參加者按歷史、生態、環境探索等不同主題,分多條路線從西貢市中心出發前往小堂。祝福禮則於下午3 時舉行,由香港教區宗座署理湯漢樞機主禮。彌撒結束後參加者步行往西灣亭,整日活動至此結束。

西灣海星彌撒中心將開始新頁,為西灣村、為教會、為天主子民重新履行她的使命,與「古道行」一起「永續傳教心」。